您现在的位置: 新安人才网首页 > 安庆资讯 > 正文
打造千亿集群 加快转型崛起
2011年9月9日 09:48    安徽日报   浏览次数   关键字:安庆;经济;转型
 

  凝神聚力——农产品生产大市“破茧化蝶”

  安庆,千年“鱼米之乡”,坐拥丰富的农业资源,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省前列。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这个农业大市一直在谋求摆脱卖原料、卖初级产品的不利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一场嬗变在安庆大地悄然发生——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加速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勃兴,农业,逐步由温饱产业变为富民产业、由传统产业升级为引领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安庆,正在由农产品生产大市向农产品加工强市阔步迈进。

  这场嬗变的背后,是安庆市对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有力贯彻,是地方主政者对区域竞争和“三农”发展的准确把握与深入谋划,亦是全市上下对“加速崛起、富民强市”的孜孜追求。特别是近几年来,安庆市委、市政府对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认识更加深刻,理念更加先进,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市委书记朱读稳多次强调,“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抓农业,抓到高级阶段就是抓工业、抓企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创新的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更好地发展。市长肖超英也多次强调指出,要着力打造农业特色板块,加快发展产业集群。

  事实上,安庆市近年来通过加强规划布局,强化考核激励,加大多元投入,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利益联结,承接产业转移,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千亿集群,推动农业产业化由持续快速发展向转型提升跃进,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安庆连续三次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2009年在全省17个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评估中,得分跃居第二位。 2010年,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960多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9家、市级龙头企业38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列全省前茅;龙头企业带动农户59.2万户,带动户均增收2060余元。今年6月份,桐城市羽绒产业示范区、望江县纺织产业集群示范区双双被评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目前,全市1/3以上的县域规模企业均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成为地方经济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市场主体。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安庆市以打造产业集群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愈发清晰,成绩堪称斐然,以纺织服装和食品(农产品)加工为主要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正在全市悄然兴起,已然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中国(安庆)食品工业城、中国手工家纺名城、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等“国字号”集群横空出世,安徽省重点产业集群、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等“省字号”集群竞相发展,探究之下,着实令人侧目“惊艳”。厚积薄发——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群峰竞秀”

  安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兴起,既是蓄势已久的奋力迸发,同时很显然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深度谋划,包括汲汲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实际成效。

  作为全国知名的高产棉区,安庆市棉花种植面积逾100万亩,籽棉产量达10万吨;望江县、宿松县同为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和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棉花产业一直是安庆市农业产业化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拥有华茂集团、鸿润集团、天馨集团等全国业内“排头兵”企业。但是,仅仅靠卖原棉、卖棉纱棉布,资源优势难换区域竞争优势;产业链不完善,龙头企业“独木难成林”,企业和产业都难以保持持久竞争力。

  加快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无疑是安庆加快棉花产业化转型提升发展的正确选择。

  望江县先行一步,拔得头筹。近几年来,望江县围绕建设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积极承接浙江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引进了舒美特纱业、申洲针织、京华家纺等一批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培育壮大了润华纺织、亮亮纺织等本土棉纺织企业,使棉花产业链从轧花、纺纱、织布延伸到印染、水洗、刺绣、制衣环节,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以县工业园为主要承载地,产业集群化发展势头迅猛,被认定为全省30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2009年9月,望江县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成为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之一。目前,全县纺织服装企业发展到360多家,可年产棉纱6万吨、棉布3000万米、毛巾2500万条、服装6000万件。 2010年,望江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创产值55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今年1至6月份,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57.4%,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对于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排名第32位的宿松县来说,其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得益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全县常年在外从事纺织服装行业的人员多达18万,仅在福建省石狮市从事纺织服装的专业人员就达8万多人。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并且通过建立“纺织服装技工培训中心”等一系列吸引产业转移的措施,宿松县近几年来先后引进了总投资1.68亿美元的互益工业园、总投资5亿元的锦绣纺织工业城高档绒类印花面料生产线等项目,在县工业园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目前已有规模以上企业59家,全县拥有30万锭纺纱、2000万套成衣的生产能力,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 2010年11月,继望江县之后,宿松县也被命名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同样成为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这在全省绝无仅有。

  实际上,安庆市乃至安徽省第一个因纺织产业集群被命名的是岳西县。 2008年6月,岳西县被中国纺织协会命名为“中国手工家纺名城”,其主打产品绗缝工艺被富有手工艺特色,主要销往欧美市场。目前全县手工家纺企业近60家,年实现产值50亿元,从业人员近6万人,近十年来累计带动农民获得劳务收入超过30亿元,两大绗缝工艺被加工企业——安徽天馨集团和安徽天鹅集团,分别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其产品分别通过了杰西潘尼、沃尔玛等国际著名商家的验厂。

  作为安庆传统纺织工业的“龙头老大”,安徽华茂集团则以打造纺织服装精品产业链为目标,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纺织工业城,试图通过自身品牌影响和资本纽带,承接纺织服装高端产业转移、集聚,开创一种既不完全是“内部计划性配套”又有别于外部竞争性配套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而在桐城、怀宁、太湖、枞阳和潜山,分别以羽绒家纺、巾类家纺和服装加工为重点,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相对于外界对安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迅速崛起的热评,安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清醒地认识到,产业集群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行业协会的培育、原棉品质的提升等。为此,今年6月份以来,安庆市组织开展了“我为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献一策”征文活动,发动社会各方面献计支招;市政府召开了专题推进会和银企对接会,市委副书记陶方启、副市长宋圣军分别到会进行动员布置,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重振雄风——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峥嵘初露”

  2011年3月15日,投资额2300万美元的旺旺集团安庆工业园三期项目米果和糖果生产线试生产;6月份,投资额5980万美元旺旺四期项目开工建设,年内可望竣工投产。至此,台湾著名食品企业旺旺集团自2004年以来在安庆大桥开发区的投资达到1.1亿美元,全部项目投产后,产值将超过28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安庆将成为该集团在大陆的第二大生产基地。

  据了解,安庆大桥开发区今年以来已完成的工业投资有65%为食品类项目投资,同比增长三成,4个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食品类项目可望于年内竣工投产,无疑将给安庆大桥开发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注入新动力。目前,这个集群引进了以中创生物亚油酸、中创磷脂公司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上游企业,以旺旺集团、黄梅飘香等公司为代表的产业中游企业迅猛发展,以赛而特淀粉分离机公司、多棱彩印包装公司、光彩食品批发市场等为代表配套企业也快速成长,相关企业已超过30家,产业链条加快完善。2009年10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定大桥开发区为“中国(安庆)食品工业城”,成为中部地区首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安徽布点的唯一一家食品工业城。

  中国(安庆)食品工业城的推进建设,代表性地体现了安庆市各级政府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食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认识和决心。“民以食为天”,食品加工业是市场前景广阔的长青产业,也是带动农业、工业、旅游、流通等领域发展的高关联度产业,尤其对推动农业产业化作用巨大;而且,要重振安庆食品加工业的历史雄风,必须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走集群化发展的路子。

  循着正确的思路,安庆市各地纷纷加强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引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支持发展配套企业和中介组织,引导促进龙头企业集聚,加快发展粮油、畜禽、水产、茶叶、果蔬及方便食品等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各地涌现一批初显规模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并且彰显竞争力和引领示范效应。

  桐城市大关镇蛋鸭产业集群起步较早,拥有全国最大的蛋鸭养殖基地(年存栏量250万只),鸭胴体加工企业安徽好运食品有限公司具备国内领先的风鸭生产技术,安徽玉润禽蛋食品公司、安徽天元食品公司等5个蛋制品加工企业。

  怀宁县石牌镇肠衣加工产业集群近年来长足发展,目前入驻工业集聚区的规模肠衣加工企业已有9家,固定资产投入近亿元,吸纳1200多人就业,年产肠衣量达3万桶、肝素钠5000亿单位,实现销售年收入5亿元,发展成为全国四大肠衣加工基地之一,被授予“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称号。

  枞阳县陈瑶湖镇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兴起,源于该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带来的糯稻生产优势,常年产量超过15万吨,带动镇内粮食加工业的蓬勃发展,通过引进、培育,形成了陈瑶湖黄酒、瑶湖米业、朝龙米业等核心企业,产业链条由原粮烘干、精米加工,延伸到酿酒、保鲜米粉和皮糠再利用延伸,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望江县依托水稻生产优势,发挥县工业园的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品牌效应,着力建设稻米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在引进了越宜黄酒公司等食品企业的同时,支持安徽联河米业公司引进了碎米高新技术精深加工项目,生产米乳、大米蛋白粉、配方乳粉等高附加值产品,使碎米增值数十倍,企业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2.2亿元。

  此外,像宿松县、太湖县的畜禽肉类加工,怀宁县、潜山县的粮油加工,望江县、宿松县的水产加工,岳西县的茶叶加工,都在注重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配套水平,正朝着集群化发展的方向推进。

  后记:过去数载,安庆农业产业化赢得了“风生水起”的发展,收获了“繁星点点”的喜悦。未来五年,安庆农业产业化肩负着“富民强市”的重托,面临着“转型倍增”的重任。唯有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各方协同、心无旁骛、夙兴夜寐、坚持不懈,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期待。安庆市清怡针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

  安庆市清怡针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安庆大桥经济开发区,是集轧花、纺纱、织布和服装一条龙的大型生产企业。现有员工1200多人,年可生产“兰草”牌5-86支纯纺、混纺纱线和7-20支气流纺纱线共2万吨、10-45支纯棉坯布1000多万米。产品畅销江苏、浙江、江西、新疆等全国十几个省市,同时远销澳大利亚、利比亚、欧美及中东一些国家和地区,公司拥有自主进出口权。

  公司是国家民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十一五”期间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008-2009、2010-2012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民营纺织企业前三强。安徽乐健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安徽乐健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是一家以大米、甘薯、面粉等农副产品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的食品生产企业。 2007年十月份成立安徽乐健集团,下设一个母公司、七个子公司及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营业务有淀粉糖及淀粉糖衍生产品、高档饼干系列产品、高档月饼系列产品、膨化食品、油炸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与销售、水产养殖、捕捞与销售。

  公司系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乐健”牌商标被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联河米业有限公司

  安徽省联河米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安徽省粮食行业排头兵企业,大米加工全国五十强企业,全国首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安徽省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拥有省级技术中心和全智能优质大米生产线3条,碎米制备米蛋白生产线1条,以及生物质(稻壳)发电机组,是一家集优质大米(生态米、富硒米)开发、科研、生产、销售、粮食精深加工、生物质发电及物流等多种行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大米能力30万吨、米乳5000万罐、蛋白粉600吨、米淀粉5000吨。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

  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系申洲国际集团核心企业——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在安徽望江投资兴建的一家大型服装加工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实际完成投资1.5亿元人民币。总资产9138万元,职工人数6000人。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专业生产设备和近二十年的服装生产管理经验。主导产品为销往欧美、日本的针织运动系列服装,是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主要生产商。年设计生产能力3000万件,日产量10万件,年销售收入达18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公司的中长期目标是:打造安徽省最大的针织服装生产基地,力争通过二至三年的努力,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最先进最具现代化的特大型针织服装研发生产出口基地。

 
 
收藏】 【打印】【关闭】【发表评论

 
个人登陆

会员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初次访问者
本站文章搜索
关键字
求职技巧
[简历攻略] 安徽招聘网:个人简历自我
[简历攻略] 安徽招聘网:一份好的简历
[面试宝典] 【招聘会通知】新安人才网
[面试宝典] 视频面试小tips,了解
[跳槽秘笈] 新安人才网跳槽攻略:什么
[跳槽秘笈] 好工作与你总是无缘?是不
[职场薪情] 跳槽薪资没翻倍?这些工作
[职场薪情] 谈谈:年终奖的那些事
[职业规划] 安徽招聘网带你浅谈职业规
[职业规划] 新人玩转职场?三步走准没
[法律天地] 警惕刷单类诈骗,以免上当
[法律天地] 协议期、试用期、见习期,
最新招聘
新安猎聘 [09-24]
合肥裕业丰实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09-23]
合肥证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9-23]
安徽梯影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09-23]
金隅商业管理(合肥)有限公司 [09-23]
安徽尚荣投资有限公司 [09-23]
安徽省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9-23]
合肥瑞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09-23]
合肥昊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09-23]
安徽西迅电梯销售有限公司 [09-23]